牛眼John駁斥歐羅陰謀論

畢老林


3 月1日,週一。踏入3月份,港股有個好開始,朝早內地公佈2月份製造業PMI為52%,反映經濟發展維持平穩,上證指數上升35點,收報3087點,港股重上21000點關口,收報21056點,升448點,成交679億元,交投轉趨活動;期指低水74點,港元價轉強,顯示資金回流股市。

「兩會」舉行前夕,內房股強力反彈,中海外(688)升4.5%,收報16.46元,華潤置地(1109)升3.5%,收報16.74元,市場預計「兩會」期間,不會有抑制樓市措施出台,再加上空倉回補,刺激內房股全線回升,另一點要留意的是,華潤置地(1109)將於3月8日起正式成為恆指成分股,屆時指數基金會被動追貨。

上週六提到一眾星級對沖基金經理在紐約曼哈頓私聚,《華爾街日報》繪影繪聲,寫到班大鱷密謀做歐羅世界食大茶飯咁款。有網民回應,當一件事(例如歐羅「岌岌可危」)在所有報章都上了頭條,壞消息十居其九已在價格上反映得七七八八,這時才跟風以為順勢而行,投資者隨時被夾個半死。網民又話,傳媒夜以繼日報道歐羅區的負面消息,連畢媽媽也在談論歐盟會否出手挽救希臘,歐羅卻有跌不下去之勢,此一現象正是貨幣短期見底、營造動力強勁反彈的先兆。

歐羅暫時跌唔落,劣勢卻亦未見扭轉,唔上唔落唔三唔四,哪種意見最終「跑出」,須由市場決定。不過,跟歐罹難兄難弟的英鎊,上週五仍在1.51至1.52美元水平爭持,執筆時已失守1.5關口,低見1.4784,可見在歐洲貨幣弱勢下,跟風追沽固有可能被夾到魂魄唔齊,胡亂入市博反彈,同樣要面對贏粒糖輸間廠的風險。

不知是否崩口人忌崩口碗,友輩中極多對沖業界翹楚的「牛眼大師」莫登(John Mauldin),看了《華日》燒雞宴一文後憤憤不平,在新鮮出爐的每週投資通訊中,針對傳媒在歐羅危機上的「陰謀論」提出強烈質疑。既然市尚未出現足以令好淡任何一方贏得清脆的方向,不妨聽牛眼John有何話說。

《華日》 《明鏡》用詞有別

本港傳媒引述對沖基金上月「私聚」一事,毫無例外地採用《華爾街日報》的版本。值得注意的是,《華日》的報道儘管難掩暗示對沖基金一致行動之意,但圍繞聚會本身,遣詞用字卻十分中性,稱之為「意見/意念會議」(idea meetings)。換句話說,與會眾星既有可能眉來眼去、立心一致行動「做低」歐羅,亦不能排除他們只是英雄所見、同一時間看淡歐羅並決意出手沽空。《華日》所用標題─Hedge Funds in "Career Trade" Against Euro─意思雖呼之欲出,但idea meetings一詞卻有沖淡「陰謀論」的作用。這種報道手法,本身其實也是一種「對沖」。

反觀立足歐陸的德國《明鏡》週刊,對同樣的聚會,卻以「秘密會議」(secret meetings)形容之;作者索性連hedge都慳番,以極盡suggestive能事的語言,把對沖大鱷聯手推低歐羅這種揣測,深深植入讀者腦海之中。

講咁耐,同牛眼John有啥關係?針對《明鏡》的報道,莫登提出了三個有趣的觀點─一、德國債務管理機構的頭頭最近發出警告,揚言歐羅區內若有任何一國欠債不還,單一貨幣即有崩潰之虞。這位德國高官是否跟對沖大鱷一樣,驚歐羅唔死?如果他只是有碗話碗有碟話碟,投資者又應否押注希臘整頓財政避免災難發生?答案若為後者,那不是說歐羅宜不宜沽嗎?

二、外市場每天成交金額高達2萬億美元,一個月計就接近50萬億美元。對沖基金即使做20倍槓桿,沽空歐羅的金額在整個海中也不過是一個fraction。

1992年若非英國經濟基本因素無法支嚴重偏高的英鎊價,索羅斯注碼再大,也不可能一擊得手予取予攜。換句話說,牛眼John建議大家不宜太過關心對沖基金的一舉一動,注意力應放在歐羅區的基本因素是否足以支持目前的價;也就是說,歐羅跌夠未?

三、一個銀幣也有兩面,一個trade豈能例外?淡友若是有組織有預謀地推低歐羅,誰能肯定好友不也在「秘密商議」,伺機反攻推高歐羅「做低」美元?陰謀論者,任你講也。

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

莫登乃江湖中人,「自己友」人之常情,但俗語有云,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,歐羅區自德國而下,沒有任何一個成員國符合「穩定與增長協定」(Stability and Growth Pact)內有關財赤和債務對GDP比率的要求。在缺乏強而有力的政治監控下,成員國多年來為所欲為,才是貨幣聯盟落得今日田地的根本原因。

日前讀內地《21世紀經濟報道》,記者為親身體會希臘發生何事,單槍匹馬走訪該國,搜集第一手資料,結果發現,希臘債務危機令環球金融市場神經衰弱,但該國度假/蜜月勝地桑托林島的大小餐廳,下午三時後仍然開門做生意的少之又少。

希臘危難當前,全世界為她急如熱鍋上的螞蟻,但該國人民卻依然優哉游哉,活像沒事發生。Old habits die hard,要從提高競爭力等王道手段解決歐羅區經濟的結構性矛盾,從而令歐羅「貴」得有理,不是想像中那麼容易的。

控「得返個朵」?

什麼叫「罄竹難書」,要寫控(005),恐怕就是這麼一回事。

當眼鏡跌滿一地,又或人人埋首查數的時候,不妨看一看獅子銀行管理層對前景的睇法。讀業績報告,數字以外,老畢喜歡咀嚼文字,尤其管理層對前景的看法,報喜還是報憂,坦誠抑或敷衍。在控去年全年業績報告第17頁,集團行政總裁紀勤說了幾件事─一、看好新興經濟,歐美依然困難;二、全球銀行業整固,有人會賣資產;三、2010年1月業績超過預期。

最樂觀的一句是:「在這個不明朗的環境,控的品牌實力依然是我們一個重要資產」。你知我知,這是公關語言的藝術,隨便一家中小企老總都會說出這樣的話。只是,當一間公司要靠「品牌」彰顯實力,用稍嫌庸俗的廣東話來說,就是「得返個朵」。

如果你用業績來衡量獅子銀行,這個「朵」響不響?

有網友在業績前話,「傻都知今次利潤會反彈」,因為美國Household大毒瘤已撥得乾乾淨淨;金融市場、經濟環境俱已否極泰來;金融業「炒王」高盛全年利潤勁升……可惜,大家都錯了。

控下半年業績遜於上半年,無論按地區或業務劃分,情況皆如此【圖】。再對照各分部的稅前盈利,下半年的問題清楚不過。按地區看,歐洲、北美和中東盈利均見倒退;以業務看,工商銀行盈利下降,最致命的是「環球金融及資本市場」(GBM)部分,下半年收入較上半年委縮22%,淨交易收入急挫46%。

獅子銀行「鑊鏟」火喉不夠?一旦明年利率回升,GBM業務恐怕更難看好。睇來睇去,站得住腳的唯有香港和亞太區盤生意;整份報告中,百分百符合預期的只有派息一項。

2009 年全年,控純利升2%,股價卻由去年3月的33元低位升足163%,至業績公佈前的86.65元。「世紀供股」過後,控股本擴大42%,每股純利由 2008年的0.41美元下跌17%,至0.34美元水平。「血肉長城」用身家財產輸血泵水,為大笨象提供資本,集團一級資本充足比率升至10.8%,但股本回報僅輕微改善,從2008年的4.7%增至5.1%。

供股不足一年,新興市場投資未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成績,可以理解。然而,股東想清楚知道的是,控未來憑什麼證明自己的賺錢能力?從這份業績報告來看,似乎就只有紀勤口中的「品牌」足堪一曬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eredq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